黃英飛,鐘表愛好者及收藏家。曾在電視台及報章從事新聞工作,「九一一」恐怖襲擊後,被派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採訪。
因對機械美學的狂熱,令他毅然投入鐘表界,先後從事高級鐘表銷售、市場推廣及鐘表拍賣;曾於2005年策劃全港首個雲集10個頂級鐘表品牌的鐘表展覽,2006年任職蘇富比鐘表部主管時,主持的全球首個「長風破浪」沛納海名表專題拍賣,成交率高達100%,創造香港近年來首次「白手套」腕表拍賣紀錄;更獲多個品牌和機構邀請成為客座嘉賓,分享鐘表文化與知識。
黃英飛愛表惜表逾二十多年。其表評廣見於內地,台灣及香港多份報章雜誌。最愛將複雜及精湛的機芯,以風趣幽默的筆觸介紹給愛表人士,令鑑賞名表普及化,先後出版兩部著作:2011年的《藏表養志》及2018年的《朗格》。
黃英飛亦愛好古董收藏,憑著對中國文化的多年研究和熱誠,2013年以監製身分參與製作以中國瓷器文化為題材的紀錄片《瓷魂》,獲得「2013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」一系列獎項。2017年,另一部由他出品的以環保為主題的紀錄片《一水枯榮》更一舉榮獲逾20個國際獎項。
黃英飛擔任過多個鐘表集團的決策崗位,包括:
洞察沛納海(Panerai)的市場潛力,時任蘇富比香港鐘表部主管的黃英飛,於2006年蘇富比秋拍中,負責及策劃沛納海全球首個「長風破浪」專題拍賣。
近50枚非常罕見的沛納海腕表,包括兩枚專門為此次拍賣而製的獨一無二的表款,以破紀錄的價格悉數拍出,成交率高達100%,
此拍賣不僅創歷史地成為香港近年來首次「白手套」腕表拍賣,更因佳績鞏固了品牌的市場地位,品牌在扣除成本及相關開支後,將拍賣收益全數捐贈予「斯圖特基金會(Studer Trust)」,以幫助在中國及緬甸山區的兒童。
旨在令大眾在香港也能親身感受到每年瑞士「Basel/SIHH」的表展氣氛,讓不常進出高級鐘表店看表的人,也能近距離欣賞頂級的製表工藝,黃英飛於2005年策劃了香港首個最具規模的名表展覽「Watch Out創意時光」,合共展出十個頂尖的腕表品牌,包括寶珀、寶璣、 法穆蘭、芝柏表、格拉蘇蒂原創、萬國錶、沛納海、伯爵、江詩丹頓和真力時,呈上當年瑞士表展的最新佳作。無論從工藝或複雜功能的製作實力上,都讓參觀者深刻體驗到製表工藝的意義和價值。
憑藉多年在鐘表業不同領域的多年經驗,和對鐘表文化的熱愛,黃英飛經常獲鐘表品牌的邀請,如卡地亞、江詩丹頓、LVMH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等機構,以客席嘉賓身分,分享行業經驗與鐘表知識。
玩物喪志?過分玩物,當然喪志,沒有玩物,生活會變得死板沒趣。在兩者之中尋找平衡,玩物不但不會喪志,相反可以養智。
黃英飛想透過《藏表養智》一書,分享收藏腕表的點滴、經驗與樂趣。收藏過程中既可認識中國歷史,欣賞腕表工藝與科技的同時;亦領略到腕表製作中,幾代鐘表匠人對提升產品穩定性和準確度為目標,不斷尋求突破、不懈地自我完善完美的精神。
朗格與德國的命運是緊緊相扣的,不但秉承了德累斯頓的豐富藝術文化,即使歷經戰火洗禮,依然無法奪走其光芒;而創辦人費爾迪南多‧阿道夫‧朗格先生(Ferdinand Adolph Lange) 在亂世下成為一代大師,不單充滿傳奇,家族品牌由戰亂至盛世歷經近二百年興衰,背後故事令人深深折服。
黃英飛除了引領讀者走進朗格不容易接近的殿堂,細說工藝秘密、聆聽工匠們的第一身故事,並體會朗格的精神以及情懷之外,還有機會深切體會品牌創始人「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」的無私精神,跟我們中國人「飲水思源,任重道遠」的情操,不謀而合。
若對《朗格》一書有興趣的讀者,歡迎透過電郵info@noelatelier.com與我們聯絡洽詢。
曾在香港、台灣和內地多份報章雜誌發表表評及品牌專訪,分享其對鐘表文化及收藏的熱愛與獨特見解。
喜歡瓷器,是一個看似偶然,但又理所當然的情況下發生。十多年前從事鐘表拍賣工作時,一枚腕表能拍出三、四百萬的價錢,已屬「難能可貴」,但在古董瓷器的世界裡,三、四百萬的瓷器屬普通至中上貨色!這引起了黃英飛的好奇,於是常走去瓷器部門向同事請教。
鐘表發展雖只有短短幾百年,行業卻有系統地培訓製表人才,技術承傳完善且百花齊放。瓷器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,如今許多傳統造瓷技術已經失傳,承傳失敗,這有何原因?許多享譽國際的瓷器品牌都屬於國外,反觀中國,這個歷史上的瓷器大國,如今卻沒有讓人耳熟能詳的瓷器品牌,這又是為什麼?這一連串的疑問,促使黃英飛籌拍了「瓷魂」這部紀錄片。
【劇情大綱】
景德鎮作為御窯,這千年間,匯聚了前人的經驗與智慧,令鑄造陶瓷的技術推向高峰,可是,這些祖先們的手藝卻漸已失傳,今天,景德鎮的匠人又選擇如何傳承下去 ?
來到景德鎮,我們找到決心追隨古人腳步,從泥土釉料的配煉、修造坯胎均以古法炮製的龔華老師,他堅持以古法柴燒、論火侯,每道工序均一絲不苟,因為他堅信瓷器的靈魂就在每個細節當中。
這個夏天,年輕的古董商人阿瑩造訪在景德鎮的龔老師,親眼目睹千年窯火再度相傳,更鼓勵了她堅持下去,「造物無價」,她決心要為瓷器走上這條傳承之路…
【國際獎項】
鐘表時計,起源於古人對天文和星象的觀測,是一種對宇宙和自然的感知與求知,也反映了人類如何與天地相處之道。一直以來人們執著地追求,如何一絲不苟地用製表精準地體現自然規律;但近年人類活動卻大肆違背大自然規律,造成過度的環境污染。黃英飛希望製作環保題材的紀錄片,引起大眾反思。在人類不懈地自我完善時,如何跟大自然和諧共處,如何承載天地?
青海湖冰封的湖面上,僧尼向湖中心島上的尼姑庵運送救援物資。儘管全球暖化令她們要面對掉落裂縫的死亡威脅,但她們沒有選擇。急須救援的還包括湖邊的野生動物。牧民尖木措先生每天就是救助湖邊的動物,只為兒子長大後能見證同一片草原。當遇到一隻普氏原羚遺孤時,尖木措毫不猶豫視作親兒撫養。到底他能否從拯救大自然「兒子」的生命,去改變親生兒子的未來?